——访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蕴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郭锦辉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下半年,如何有效释放消费潜力?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王蕴。
01
下半年释放消费潜力有条件、有空间
中国经济时报:您如何评价今年以来提振消费发挥的作用?下半年,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王蕴:提振消费是当前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工作。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今年3月《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印发实施,从提升消费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增强消费意愿、解决制约消费突出矛盾问题等方面部署全面提振消费30条举措。地方政府也结合当地实际出台包括文旅惠民、服务消费券等促消费政策。
中央和地方发挥协调配合作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有效推动了今年上半年消费回升向好态势。例如,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带动商品销售额超过1.7万亿元,限额以上家电、通讯器材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4.1%,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0.3%;服务消费持续走旺,以电影消费和“苏超”等为代表的文体旅融合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等蓬勃发展,今年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0.2个百分点。在相关政策协同发力下,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消费对经济增长稳中向好发挥了重要基础性作用,夯实了经济韧性增长的基础。
展望下半年,释放消费潜力,有条件、有空间。
一是居民消费持续向发展型、品质型消费升级,对更高质量、更优性能、更为安全、更加智能和更好体验的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将较快增长,客观上将支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二是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和消费新场景的打造等供给创新,将不断创造和更好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催生更多智能化产品以满足养老、医疗健康等服务需求,融合型消费场景的打造能够催生更多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等。
三是已经出台的各项促消费政策持续落地见效和适时出台增量政策,将为提振消费提供有力政策支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将加快落实,包括促进居民收入稳步提升、有序减少消费限制、积极培育国货潮品、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消费等有温度、有力度的政策将进一步落地见效。
但同时也要注意到,由于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回升基础仍需巩固,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储户仅占23.3%,这表明居民消费信心依然不强,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力实施提振消费各项政策。
02
从三个方面发力,加快释放服务消费需求潜力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我国服务消费的潜力有多大,新的增长点有哪些,今年下半年如何加快释放服务消费需求潜力?
王蕴:从一般消费发展规律看,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服务消费将进入到较快增长阶段。2024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6.1%,2020—2024年平均增速为6.1%,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平均增速快1.8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仍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30年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有望达到55%左右。
我国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聚焦于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包括养老、医疗健康、托幼、文旅体、家政服务等领域。服务消费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增长空间更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将体现为以服务消费为主要内容来实现的需求,其可拓展的空间非常广泛。二是上下游链条长、增长带动性更大。服务消费活动的实现,需要大量商品和设施来支撑,比如文化旅游消费的发生需要交通设施、住宿设施、旅游用品等,带动的商品消费链条长。三是创新发展潜力更大。服务消费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更好适应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创新性更强,对供给的创新驱动作用更突出。这就决定了服务消费快速增长是扩大消费的重要力量。
今年下半年,加快释放服务消费需求潜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发力。
一是加快完善服务业标准体系。规范服务质量基准,明确文旅、家政、养老等领域的服务流程、质量评价体系。加快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建立服务质量监测平台。
二是持续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推进境外职业资格与境内职业资格、职业认证或专业技术职称等“双向互认”,丰富国内服务供给。梳理和清理取消限制性措施,比如便利化演出、赛事等审批备案程序,让相关服务供给更便捷。
三是扩大有效投资,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深化线上线下(300959)、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推动布局文化休闲圈、健康健身圈、金融服务圈、幸福友邻等服务消费场景。设立创新的政策性工具,如养老金融、个人服务消费贷款贴息等,降低消费门槛。
03
学将促消费与惠民生、补短板相结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国经济时报:在您看来,今年下半年,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需要重点做好哪些事情?
王蕴: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体现的是将促消费与惠民生、补短板相结合的政策思路,要使人民群众通过消费需求满足来感受到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要稳定就业和收入增长预期。就业和收入既是民生大事,也是扩大消费的根本基础。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稳岗扩岗,强化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青年群体等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提升服务。
二是要健全投资于人的体制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基本民生财力保障,持续完善教育、卫生健康、社保、就业等重点民生领域支持政策,稳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民生保障水平。降低居民基本保障支出负担,提高可支配收入,为拓展其他方面的消费提供更好条件。
三是加快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例如,加快落实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减轻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适应就业形态变化,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层次性和丰富度。
主 编丨毛晶慧编辑丨谷云十大杠杆炒股平台
大牛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